闫建斌研究员介绍,紫杉醇是一种结构异常复杂且独特的四环二萜类天然产物,由红豆杉中提取,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在我国,紫杉醇原料药主要依靠从人工种植的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前体分子——巴卡亭Ⅲ,再通过简单的化学合成修饰,实现大规模生产。但这高度依赖于珍稀而有限的红豆杉资源,使得紫杉醇药物生产成本高昂,还可能引发生态破坏和耕地占用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效率、开发绿色可持续的新型生产策略,以替代天然提取,成为亟待解决的焦点、难点问题。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紫杉醇相关研究与产业发展。特别是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主导着紫杉醇的科技前沿。当前,最先进的紫杉醇前体巴卡亭Ⅲ等的提取技术、核心的红豆杉细胞生产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依然掌控在欧美制药公司手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组织国内外多家单位,开展了多年攻关。研究人员从58个关键候选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关键的蛋白酶。这种酶的发现与反应机制的阐明,重塑了科学界对于紫杉醇内部独特结构的分子反应机制的理解。随后,研究团队证明了巴卡亭Ⅲ分子可由9个核心基因合成,绘制出了巴卡亭Ⅲ的完整生物合成过程。
以上发现突破了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紫杉醇绿色可持续生物制造的关键瓶颈,将为紫杉醇合成生物学制造提供关键基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