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市韧性?跟城市安全有何关联?如何提升城市韧性?10月18日下午,在重庆举行的第七届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行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和建议。
在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方东平看来,城市韧性是城市系统及其各子系统受到扰动时可以维持或者迅速恢复,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不确定的能力。
提升城市韧性是城市安全的核心议题。方东平说,城市不是建筑与基础设施的简单集合,人类的活动、信息的流通都是城市的重要组分,城市可以看成是由物理、社会、信息组成的“三度空间”。
这“三度空间”中,物理空间涵盖所有可见的除人以外的自然物体与人工物体,如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建筑等。社会空间是城市区别于“建筑群”的关键要素,是指人及人类活动所组成的空间,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
在信息空间方面,城市的运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BIM、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为城市安全应急管理提供了新能力和新手段。
在城市安全与韧性的建设上,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施钟淇提出了“防、诊、治、应”四字方针。
其中,“防”指的是灾前的防范预警。“诊”指的是灾前、灾中和灾后的问题诊断和评估。“治”指的是发现了问题,对它及时进行治理和提升。“应”指的是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救援。
施钟淇建议,要建立城市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即从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摄像头等方面,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立体覆盖,以及感知互补的协同融合,以此提升城市安全效能。
据了解,第七届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指导,重庆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心、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棪创科技(重庆)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